- 成都優普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
- 電話:183-2853-8768
- 郵箱:1728748202@qq.com
- 網址:www.csxe.cn
-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成都現代工業港北片區港泰大道38號
當前位置:首頁>>行業動態
農村生活污水如何變清流 |
發布者:成都優普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:2019/7/26 點擊次數:1942 |
陳其經家里有一套特別的工具,一段小鐵鉤,一根約兩米長的竹竿,竹竿底端綁著半截礦泉水瓶。做啥用?“鐵鉤開蓋,竹竿舀水,可以查看我們家污水處理罐的水體情況。”這位來自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道育村道育村民小組的農民說。和陳其經一樣,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大平村大邊村民小組的村民,也十分關心自家日常生活污水“流到哪里、流多少、干不干凈”等問題。道育村和大邊村,相距130多公里,在生活污水處理這個問題上,既有著不同,也存在著共同之處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,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并不意味著一擁而上,更不能攤大餅、搞齊步走,不能在缺乏前期扎實調研和長遠規劃的情況下貿然推進,否則,投入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后期將成為“花瓶”,無法長期發揮實效,更無法從根本上為農村生活污水“去污”。 本文通過道育村和大邊村兩地對比,希望能為因地制宜、科學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提供一個視角,為美麗鄉村建設探尋更多有效的實踐經驗。 污水從哪來到哪去? 6月27日上午,拿著鐵鉤和竹竿,村民陳其經半蹲到家里兩層小洋樓的側邊水泥地板上,“哐當”一聲,掀開覆在污水處理罐上的井蓋。 “今年年初,政府請了專門的公司來做污水處理,村民自愿參與,不用掏錢,我和鄰居都愿意建。”陳其經說,這幾平方米的水泥地板下,埋著他和鄰居兩戶人家共6個污水處理罐。 污水處理罐是在今年4月被埋進地下的,之后,陳其經動手制作了那兩件隨時可以查看污水處理情況的工具。 “以前家里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,要么倒在過道上,要么倒在旁邊空地上,天氣一熱,味道不好聞。”陳其經家的新樓房剛蓋不久,他希望屋里屋外都清爽干凈。 現在,污水的味道已經聞不到了。 “埋在地下的處理罐通水通電,村民家的廚房、廁所等產生的所有生活污水,通過水管接入三級處理罐,經過厭氧、沉淀等處理環節后排出的清水,可以回用灌溉,或地下滲濾。” 道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王邦東說。 王邦東解釋,像村里一戶四口之家,夏天氣溫高、用水量多的時候,每天約產生0.3噸污水,在污水罐的處理能力范圍內。而按照公開的項目信息透露,經過這一方式處理出的水,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。 據了解,海口市已全面啟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,共有224個行政村、1922個自然村被納入。而項目的目標,是力爭到今年年底,實現海口市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全覆蓋(江東新區除外)。 “我省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四個方面:廚房污水、洗滌污水、廁所污水以及洗浴污水。”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,而從處理模式來看,目前分為分散處理、村莊集中處理、納入城鎮排水管網三種。 與道育村的分散處理方式不同,大邊村選擇的是村莊集中處理模式。 “全村產生的臟水污水,都統一流到村口的池塘處,那里有專門‘喝掉’臟水的機器。”7月10日,大邊村村民何桂香站在自家的廚房旁回憶道,3年前,他們搬回統一改造好的村子時,村口污水處理設施和嶄新的房屋已一同建好。 2017年,全省村鎮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會在瓊中舉行,大邊村是示范點之一。何桂香記得,從那時起就時常有人到村里參觀,她頗為自豪,“在我們村,雨水流雨水溝,污水走污水管,分得清楚,沒有亂流亂倒,污水不見了,生活也講究了。” “污水源點多面廣、管網建設滯后、雨污合流排水,是我省農村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。”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解釋,我省農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在早晚較多,夜間排放量較小甚至會有斷流的現象。 一份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,我省除個別人口過萬的村鎮外,多數農村的生活污水量較小,人均生活污水量每天約0.1噸。受人口密度、經濟結構、作物組成、節水水平、水資源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,各地區農村的用水量差別很大。 選擇什么樣的處理方式? “我們村面積不大,背靠山丘,鄰近大邊河,西北高、東南低。”大平村委會主任王桂榮說,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備,大邊村有著“天然地勢條件”。 在管網建設和搜集引流上,大邊村充分利用地勢。“大邊村整個村莊的污水處理分為收集系統和處理系統,先鋪設管道,從每家每戶收集污水,引流到村口,經過一體化設備和人工濕地進行處理,再排入村口池塘中。”統一負責瓊中農村污水處理等項目設計、融資、建設、運營的瓊中鑫三源水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。 對于道育村而言,并不具備大邊村的地形優勢。 道育村地勢平坦,新老房子參差分布,相鄰的房屋之間隔著過道,逼仄曲折。如果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備,條件有限、成本較高。 “分戶設備的污水處理罐體積小、埋深小,在前期工作順利的情況下,一般一周內就能完成一處填埋建設。”道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代建方、海口永卓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施工管理部項目負責人馬振放說。據介紹,我省農村地形復雜,大部分的農村民居分布比較分散。同時,農村與城市相比,占地面積大,導致農村生活污水排放較為分散,集污納管的難度大、費用高,集中處理有一定難度。 王桂榮說,大平村共下轄4個村民小組,這幾個村民小組的生活污水處理進度并不一致。不同的村莊選擇哪種污水處理模式,需要“量體裁衣”。 這背后的關鍵是因地制宜、注重實效。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指出,要根據地理氣候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生產、生活習慣,科學確定本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。條件允許或對污水排放有嚴格要求的地區,可以采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方法確保達標排放,其他地方要充分借助地理自然條件、環境消納能力等重點推進農村改廁。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加快推進,條件較差的地區需緩則緩,不搞一刀切、齊步走。 建設難還是運管難? 道育村安裝分戶污水處理設備,在實現靈活輕巧的同時,也給建設帶來了難度。房前屋后的土地問題,首當其沖。 “特別是涉及到幾戶相鄰村民的土地用地問題,比如愿不愿意讓出房前屋后的空地、是不是過界了或者挖深挖淺等等。”王邦東說,對這些問題,村委會協調過不知道多少回。 類似的煩惱,大邊村也曾遇到。 “村口建一體化設備所用的土地,原是村里幾戶村民的菜地和檳榔地,當時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,為了協商用地問題,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和功夫。”王桂榮說。 有項目代建方坦言,因為有些村民不理解項目的性質和用途,心理上難免存在抵觸,“甚至出現建到一半讓我們拆除的尷尬情況。” 這是建設之前的“煩惱”,而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之后,也存在著“擔憂”。 “安裝的師傅告訴我,污水罐要是堵塞了、設備要是壞了就撥打這個電話,我還沒打過,希望這個設備能長期用下去。”收起鐵鉤和竹竿,陳其經看了一眼連通污水處理設備的電箱,上邊有一串維護人員的手機號碼。 一份來自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統計顯示,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主要分為三類:村民兼職管理、村民全職管理和專業公司管理。其中,僅有5%的設備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操作人員專職負責。 5%,成了一條界限,拉開“建管并重”和“重建輕管”之間的距離。 “我日常就只負責打掃衛生,看看設備通電情況,至于設備的維修維護,都是由瓊中鑫三源水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小栗和他的同事負責。”大邊村村民王國英說。 “缺乏專業管理,已經成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,尤其是一些操作較復雜的處理系統,由于缺乏專業操作人員和相關的維護人員,這些處理設備的推廣受到了不小的阻礙。”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指出,因此,一些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出現“空轉”“曬太陽”的情況。 省生態環境廳土壤與農村環境管理處負責人伍曉紅介紹,近期中央多部委印發的《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》指出,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本原則之一是“先易后難、梯次推進”,堅持短期目標與長遠打算相結合,綜合考慮現階段經濟發展條件、財政投入能力、農民接受程度等,合理確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。既盡力而為,又量力而行;先易后難、先點后面,通過試點示范不斷探索、積累經驗,帶動整體提升。 能否長期發揮作用? “村里的污水處理機器用了3年了,沒出現過問題。”晌午時分,在大邊村,何桂香與鄰居王菊花邊聊天邊做午飯,她將一盆淘米和洗菜的水倒進廚房的水池。 這一盆水,接下來將流經村地下縱橫相連的排污溝渠,匯入總管道,進入村口的預處理池發酵,然后流入一體化設備,經過厭氧、缺氧、好氧處理,最后經由人工濕地流出,排入村口池塘。 大邊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日處理量為25噸,處理出水可達到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》一級A的標準。 一級A,這個標準不低。 今年5月,我省發布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(征求意見稿)》,制定“統一標尺”,以填補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空白。 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,以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》的一級B標準為上限,以該標準的三級標準為下限,設定了3個等級標準。 除了部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計出水水質要求過高,“有的農村還存在規劃設計有失實際,一方面體現在設計的設施覆蓋人口遠超當地農村常住人口,另一方面,則是設計處理量偏高。”業內人士觀察認為。 此外,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還存在與農村改廁、垃圾處理、畜禽養殖等工作統籌協調不夠,水務、住建等部門都對部分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治理,但彼此之間數據共享并不及時等“病癥”。 對此,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專家提出建議,要明確責任主體與分工-市縣級人民政府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責任主體,要做好組織保障,統籌設計,對實施效果負責;鄉鎮人民政府要協助做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,負責落實項目用地,協調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;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負責日常監督,發動群眾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;主管部門負責項目建設和運行管護等指導;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監督設施運維情況,定期抽查、監測、評估;財政部門負責籌措項目資金。 但對于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建設用地難、重建輕管等問題而言,只明確分工是不夠的。完善市縣設施運維保障考核機制、加強隊伍建設與監督管理、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等都是有效途徑,需要在“去污”路上被綜合實踐。 “村里開宣傳會時講過,這些生活污水處理不好的話,會帶著細菌、病菌,滲到地下,污染土壤和地下水,到頭來,這地下水不還是被我們喝到自己肚子里嗎?”陳其經清楚地知道,處理生活污水不是小事,而是件大事。 來源:《新華網》 |
上一條:內江市東興區椑木鎮黑沱河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即將完成全部工程 | 下一條:四川9月啟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 |